文|蔡文馨
圖|信義書院
政大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及信義書院5月1日舉辦「多元視角下的永續影響力與價值創造特刊討論會」,為配合管理學報因應永續議題規劃的特刊徵稿活動,本次討論會同時與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共同籌備。特地邀請劍橋大學賈吉商學院信義講座教授孟睿思(Christopher Marquis)、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王丹青 (Danqing Wang),以及本校商學院國貿系教授蘇威傑與企管系副教授傅浚映,共四位國內外學者擔任主講,與全台各大學院對於永續議題有興趣的教師與博士生共同研討。
「企業應該要關注於最大化利益,以及共享公平與平等的價值。」上午討論會開場,孟睿思老師以「B型企業的永續研究」為題進行分享,他長期以來熱衷於研究企業社會家精神、企業永續等多項議題。他指出,多年來學術研究專注於找尋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發展與提高財務績效的連結,然而難以忽視的是在做得好 (Doing well) 與做好事 (Doing good) 之間存在根本性的緊張關係,他認為應該用更全面的視角來檢視企業目的與績效,將重點轉移到企業目的,而非提高財務績效。因此他以B型企業的概念做為背景,檢視企業目的與績效的連結。孟睿思認為所謂的「Better Business」,應同時兼顧公司治理、社會與環境永續三個要素,同時企業也可以跳脫順應制度的慣性,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促進政策的變革。
接著,傅浚映老師引述2013年的新聞報導,帶領與會者討論外資的投資觀點,報導指出,根據外資機構 Alliance Advisors 統計,台灣128家公司擬由董事會決議股利,但卻頻遭外資股東反對。傅浚映以「外國機構投資者何時會說不?一個篩選的觀點」為題,透過篩選理論,逐一向與會者分享其對於外資的觀察。他表示:「企業所有權對於外資而言與公司治理品質息息相關。」他進一步說明,在台灣傳統企業多運作於家族之間,且較容易以家族利益為優先考量,此與外資的利益不僅相違背,資訊不夠公開透明的情況,更將勸退外資的投資。傅浚映解釋,若外資可透過外國董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及有聲望的投資顧問等管道,獲取公正、透明的資訊,將大幅提升對於台灣企業的支持度。
下午亦包含兩場學術研究分享,「合作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CSR)扮演了重要角色!」蘇威傑老師透過企業間策略聯盟的視角,分析各企業與合作夥伴間投入社會責任的程度,將為公司帶來不同的市場價值。他的研究指出,當公司與投入企業社會責任較高的夥伴公司進行策略聯盟時,資本市場會有較高的累積異常報酬。
討論會壓軸,由王丹青老師以「台灣女性政治人物與性別化的企業政治捐款」為題,進行學術研究的分享。王丹青在分享中提及,早期自己有關注CSR永續議題,但因成為母親後,因身份上的變化而開始關注女性的議題。「女性政治人物對企業捐款具有不同的接受度和考量。 」女性政治人物關注的議題與男性有所差異,且女性政治人物可能較缺乏通過立法的權力和影響力等,故產生企業對於不同性別政治捐款的不同。因此,她透過研究分析企業的政治捐款,去探討女性政治家的能力是否低於男性還是僅是刻板印象。
配合管理學報「多元視角下的永續影響力與價值創造」特刊徵稿活動,討論會最後,涂敏芬、蘇威傑、王丹青、傅浚映也分享後續持續探討的研究主題與方向等,提供與會者投稿建議。本討論會並安排兩場論文發展工作坊,開放與會者報名與各主講人及淡江大學企管系涂敏芬老師進行學術研究討論,期能激盪更多研究想法並觸發更多學術研究的契機。
「研究者本身可能不單只做研究,也是位行動者,或者是行動團隊裁決的角色。」身爲特刊主編的涂敏芬老師表示,永續議題發展至今,關注的目標不斷地擴張,時間與時序對永續價值創造的影響也至關重要,因此她廣邀相關領域的學者,以創新、多元的視角,無論是跨領域整合、結合在地特色或多元研究方法等,皆可嘗試投稿此次管理學報特刊!
相關投稿資訊如下:
特刊徵稿截止日期:2025年1月24日(五)
公布入圍特刊研討會名單日期:2025年4月18日(五)
預定研討會日期:2025年5月2日(五)
預定出刊日期:2026年3月(管理學報43卷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