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中心於12月27日邀請國外學者黃德葶進行學術演講,講者目前在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攻讀博士學位,因為傑出的學術表現,已經取得哥本哈根商學院聘書,待這學期畢業即可以助理教授的身分任教。值得一提的是,黃德葶學姊畢業於政大國貿系,畢業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完成碩士學位,因此這次回來分享就像是回娘家一樣,格外有親切感,亦在活動前後與學生時期的老師蘇威傑老師、顏佑銘老師、以及譚丹琪老師進行交流。
本次演講為黃德葶學姐最新發表的研究,主題為「To Enter or Not to Enter Clusters? Navigating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Dispersed Resources in Foreign Investment Locations」,探討「跨國性」(multinationality)這項因素在跨國企業 (MNCs) 投資決策中所扮演的角色,並揭示跨國企業在投資決策中如何在群聚效應與內部資源整合上取得平衡。MNCs 在進入地主國時,往往會面臨是否進入產業群聚地這個問題,現有研究大多強調進入群聚地得以獲取人才、科技等資源與優勢,但往往忽略企業內供資源也可以作為獲取這些生產要素的另一種方式。
本次演講特別點出 MNCs 可以透過子公司的跨國內供資源為優勢,無須加入當地產業群聚地,講者提出一個新公式用來測試企業的跨國性,並透過兩個新方程式研究跨國企業的資源跨國性。她認為,跨國企業不應被視為單一個體,而應視作一個大型系統進行研究。根據她的假設,跨國性程度越高的企業越不傾向選擇現有的產業群聚地。另一個假設則聚焦於企業內部資源的跨境可轉性,特別是針對知識、服務與中間投入品等資源間的差異。研究發現,知識的跨境移轉難度最高,其次是服務和中間投入品。這些差異進一步影響企業對現有產業群聚地的依賴程度,尤其是在研發(R&D)與服務業領域。然而,資源的跨境可轉性決定了 MNCs 能在多大程度上運用內部資源,因此,講者根據2004年至2020年期間MNCs在美國對外投資的數據進行本項研究,評估不同類型的資源(如知識/技術、中間投入及服務)在國際間轉移的難易程度如何影響跨國性替代當地群聚的潛力。
在演講的最後,講者以簡單的結論進行總結,她點出跨國企業能利用高度跨國性來整合分散的資源,這使決策者在地點選擇與成本管理上具備更大的彈性,從而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競爭優勢。講者也提到,因研究所採用之數據多來自美國,因此目前主要將研究對象專注在美國企業,但這也將成為未來切入全球角度的研究基礎。
本次演講為全英文進行並開放全校師生報名參加,除商學領域的教授及碩博士生外,還有來自社科院應用經濟與社會發展英語碩士學位學程(IMES)與傳播學院的學生蒞臨現場聆聽,全場近一半的聽眾都有針對研究的方法、假設等內容向講者主動提問、意見交流,現場十分熱絡。本次演講不僅提供跨國企業選擇進入地的新方向,更為相關領域的研究開啟更多可能,相信每位出席者都認為本次演講內容非常精彩。